<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咸阳约勾娱乐有限公司

敏華:跟上智造轉型步伐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維穩(wěn)或求變?

作者:鼎捷數智 | 發(fā)布時間:2018-08-22 17:05:00

生產制造管理 智車間 智派工

敏華清楚了解,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機會已經來到,不擁抱只會被淘汰!

不安穩(wěn)于擁有大客戶訂單,更要透過信息化改造與智能化升級,邁向敏態(tài)發(fā)展,實現成本降低、質量控管、效率提升,化被動為主動,與客戶創(chuàng)雙贏。

勝出 在于持續(xù)跟上客戶腳步

{be7f0827-092b-455a-aa85-2440da82bf34}_副本.jpg

▲敏華為實現與客戶無縫對接,并且及時響應,在高階支持與推動之下促成智能制造項目合作。

「除了契機,更重要明確客戶發(fā)展方向,跟上客戶步伐」。吳學根副總經理認為敏華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空調設備大金、機器人KUKA等知名企業(yè)主要且重要的供貨商,不外就是要貼近客戶戰(zhàn)略合作方向。?

根據維爾零部件的加工的要求采購與投資設備,機加工質量至關重要,敏華從事精密機械,品質獲得美國總部裝備配認可后,才開始進行大批量生產,至今,已經能滿足客戶從小到大、全系列零部件加工需求。

隨著逐步投入設備、產能增加,加工能力提高,13年庫卡成為敏華重要客戶之一。

然而,吳學根副總清楚明白,「沒有永遠第一或領先者」。下一階段挑戰(zhàn),不只是自動化設備先進與否,更在于如何通過信息化來支撐這個管理能力的提升。

市場變化大、市場競爭激烈,軟實力對制造企業(yè)已經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化被動為主動,才能成功勝出且維持長久關系。

智能制造 積累軟實力

{bf10799b-ecb5-44a1-868c-40397768e045}_副本.jpg

▲吳峰副總經理「客戶要求交期通常非常短,今天的訂單,可能三兩天后就得交貨。敏華必須透過智能制造提升應變能力」

市場變化大在于敏華產品小批量多品種,一旦客戶需求發(fā)生變化,今天的訂單明天就要的情況下,依賴人工處理是無法做到即時響應。

吳學根副總經理認為:「敏華在多年積累之下,硬件設施、制造能力,雖然不能說是全國,至少在蘇州地區(qū)確實有一定的地位和優(yōu)勢,設備從小到大相當齊全,設備大多進口精度高,但隨著客戶量增加和對管理的需要,的確面臨了挑戰(zhàn),也就是“管理”軟實力的提升。」

敏華屬于精密加工生產型態(tài),要能取得訂單滿足客戶需求,必須得在軟硬體上都能達到要求,包含硬件設備要能達到加工能力要求、人員技術能力、質量體系與檢測設備和交付能力等等。

例如,麥克維爾空調生產計劃為周計劃,每周計劃只能提前一周,準備時間也就一周間,但敏華較長產品加工周期在5到6個工作日,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就不得要改變生產方式,兩三個制程相差很短的時間來同時進行。

吳峰副總經理以火警來形容敏華所遇到的困境:「生產效率、在制品成本、質量控管三大瓶頸拉響了火警警報聲,導火線是缺乏有效生產計劃、生產線更換頻繁...,面對這些問題,當時只能透過生產人員(人工作業(yè))來救火」。

因物料管理上缺少系統(tǒng)管控,料的把控變得復雜且不清晰,什么時候料到位、到少量,生產人員無法第一時間取得信息,信息傳遞或管理只能透過目視,缺乏效率。再者,過去敏華車間統(tǒng)籌協(xié)調全部是靠人腦,管理人員、調動人員到現場透過目視巡廠,然后在紙張上畫出哪臺設備做什么,什么時間做、料是什么狀況...,但人總會有疲憊發(fā)生失誤的狀況,當機臺運作產生沖突就只能跟客戶溝通協(xié)調。

因此,敏華不僅僅在于生產過程改造,從訂單、計劃、制造和物流全面打通與整合。

「要做到無縫對接,及時響應,就必須得壓縮時間,因為設備生產制造的時間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但過程中所產生的無謂時間和成本浪費,是需要提升全方位管理。再者,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控制、質量追蹤管理必須越來越好,才能在市場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p>

吳學根 副總經理也清楚明白敏華過去靠硬實力競爭時代已經過去,必須得借助信息化來提升軟實力,一硬一軟、一虛一實的結合,才能化被動為主動。

TIM截圖20181113144151_副本.png

不僅止于此 超出期望的「奇葩」需求

「當時只是單純希望進行物料管理、訂單或采購、倉庫管理,但沒想到生產計劃管理、刀具質量管控;與鼎捷合作之后,特別是顧問許濤等專家進場診斷實施輔導后,全體人員才發(fā)現原來信息化不僅止于此。」生產吳峰副總經理談起合作過程表示。

鼎捷之所以超出敏華預期,是在于敏華過往可能不知道或沒想到原來信息化、智能化可做到或達到什么樣的效益。因為有行業(yè)經驗積累,鼎捷能夠給予客戶更多在企業(yè)或車間管理建議,或與客戶共同討論協(xié)作,進而創(chuàng)造系統(tǒng)價值。

生產吳峰副總經理用「奇葩」來形容因敏華當時所提出的需求:

  1. 敏華在產品加工作業(yè)對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要求和技術含量,并非任何人都能適任,有了料、有了設備還必須有合適的人;同時具備了人機料條件才能展開生產,因此MES系統(tǒng)需要一機多人和一人多機接口和界面。

  2. 人機料信息是相互掛勾,在分派某一產品的某一個制程時候,對人員的技能是有要求的,派工人員必須直接指定到人,所以現場廣告牌必須呈現每一個人負責哪一臺設備,生產哪一個產品的哪一道工序。

  3. 現場存在一臺機床兩個工作臺的情況,而兩個工作臺可能是生產同一工單的產品或生產兩個工單的不同的產品,且需要跟進和記錄每個產品的質量、每一制程檢驗數據。

  4. 同一個產品可能存在不同工藝流程的情況,亦即制程是可以改變的。比如當急單進來但當下工序或機床沒有空檔時,就可以啟動第二條工藝流程,來滿足急單需求。

揮別粗放式管理??迎向精細化管理

成本是影響企業(yè)獲利的關鍵,除人工成本,刀具成本、庫存成本也是敏華首當之務。

敏華期待透過智能化做到精細化管理達到庫存降低,壓縮無效工時提高人均產值,高度信息透明化提高刀具管理,降低刀具損耗比。

生產吳峰副總指出:「以前粗放式的管理已經沒有辦法去適應現在加工行業(yè)需求,甚至無法立即滿足客戶所需的數據報表,如某一產品不良率是多少、生產記錄報表...可能三小時、一天都找不到,或不清楚。此外,過去人員績效除了透過人工作業(yè)來收集每日完工進度,并沒有依照人員、機臺負荷情況來進行任務指派...」。

{814e7dfe-4570-4f25-abea-fcfb610c49b8}_副本.png

透過智能派工,工單拋轉到MES系統(tǒng)后,即可根據設備負荷設備狀況、加工需求,將任務、人員分配到每一機臺,如此當有急單、插單情況,也能根據生產資源狀況進行調整。

MES系統(tǒng)滿足敏華「奇葩」需求,詳實記錄每一人工、每一個零件作業(yè)時間,大幅提高精確性和效率,有助于后續(xù)人員瓶頸分析;實現單件報工生產追蹤,什么時候做的檢驗、檢驗記錄結果是怎么樣,當客戶進行整車廠檢驗,即可輸入序號查詢,大幅改善工作效率。

「過去刀具損耗比約4.5~5%,目前已經降至3%,計劃變更比率也從20%降到10%,從這二個關鍵指標足以說明,智能化對于成本節(jié)約和效率提升已經產生明顯變化和效益?!箙菍W根副總對此成效感到相當滿意。

與客戶創(chuàng)造雙贏 提高回應速度

「快速響應,因應急單」是機械加工行業(yè)共同的挑戰(zhàn),為了避免插單影響現有的訂單和要求,必須有效追蹤訂單狀況。

在過去缺乏有效生產計劃、頻繁換線情況下,敏華必須提前備料,質量難以控制,人員也容易感到疲累,管理人員就像救火隊員,客戶催了、急了,就趕緊把量沖上去,造成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設備有效使用率降低。

除了自身的改善,導入MES系統(tǒng)履行現有計劃且彈性因應急單等特殊狀況,敏華也同步與客戶進行流程優(yōu)化調整,啟動所謂的藍色流程。

當客戶接到客戶的訂單且有意向訂單,透過系統(tǒng)第一時間通知敏華,如此一來反應時間從一周增加到三周時間,準備周期拉長,客戶提前一個周把真正生產計劃排到以后,產品基本上已經完工,訂單交貨率提高。

「之前走進車間后的左手邊那一塊區(qū)域全是在制品,基本上在制品占了差不多半個月的交貨量,但現在基本上沒有在制品...」?!高^往大量備庫存,兩個月毛坯量、半個月在制品、車間流轉的使用量、加上產品庫存等等,大概320萬庫存金額,現在透過生產流程優(yōu)化,降到80~100萬。」吳峰副總相當滿意的指出。

吳峰副總經歷過業(yè)務、采購與生管的角色轉化,對于業(yè)務流程的需求特別清楚,因智能化使得車間信息更為透明、時實,再加上與客戶的協(xié)作,使得生產計劃明確、料掌控度高,庫存有效管理,提高客戶響應速度。

從精細化到數字化管理

大部分企業(yè)常落到所謂的「靠經驗」來做管理,一旦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產品種類多、客戶要求高,如何適應這種快速的包括市場的變化?

「靠人管,總歸會有疏忽的、有漏洞,而且效率很低?!箙欠甯笨傉J為。

以刀具壽命管理為例,都是倚賴人員來判斷,無法進行刀具使用歷程追蹤,例如借給誰、借多久、總共使用多長時間、這月耗損多少刀、損耗程度、以及何時要更換等等,這些數據不精確、不透明,除關乎刀具成本,更會影響到產品品質和出現不良品狀況。

MES系統(tǒng)有效記錄刀具使用歷程并進行量化,一旦接近設定數值,就可以自動提醒或更換刀具,對于產品質量更為穩(wěn)定,降低不良品率。

系統(tǒng)卡控提高管理嚴謹,進而提升產品質量控管,過往缺乏系統(tǒng)把關,可能存在人員自行修改產品合格與否,透過MES系統(tǒng)對品質檢驗把控,以及與工資掛勾,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自檢、巡檢、終檢作業(yè),記錄品質檢驗結果,若沒有遵守,出站就會記錄為不合格品。

生產履歷因信息化而有了數據化管理,隨時可以調閱和追蹤每一零件的生產記錄。

生產吳峰副總舉例:「MES系統(tǒng)完整記錄每一個料號什么時間做的?在哪臺設備上做的?每個員工什么時候撿驗的?撿驗的結果是什么?生產計劃完成率、工單是否百分之百完成,沒達成問題在哪,產品質量怎么樣、不良品問題等;設備利用率狀況、哪個設備的利用率是滿的,可以達到80%還是百分之百,哪些設備是閑置的,或者說它的利用率比較低的?...」

顛覆所想、超出想象

談到合作緣起,吳學根副總用「一拍即合」來形容,并指出:「敏華雖然是一家中小型企業(yè),但老板的視野開闊,對于智能化升級雙方觀念相符」然而,目標相同情況下,如何推進和落實才是挑戰(zhàn),幸運的是此項目與鼎捷合作,顧問專家許濤等非常專業(yè),敬業(yè),想我們所想,一起與我們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

{4be4802d-09aa-4090-afe1-aa5b824326f9}_副本.jpg

▲吳學根 副總經理「通過這一次引入信息化、數字化管理,管理者開了眼界,視野開闊了,更可貴的是我們真正按照藍圖一步步落實」

小批量多品種、單件報工要求,以及對于車間信息化管理越來越清晰的情況下,敏華與鼎捷經過三次藍圖會報,較終確認實施范圍。不僅體現鼎捷對于項目實施嚴謹性,更重要是能貼近客戶需求。

敏華對于智能制造秉持著筑夢踏實的精神,沒有過分在追求4.0,清楚現階段是在打信息化基礎,不只是靠硬體或自動化設備。

「之所以說超出原來想象在于,這次項目為我們打開了一條路,知道往哪個方向走,公司必須建立管理制度,圍繞管理議題進行軟硬體提升」。

生產吳峰副總以刀具管理為例指出:「若從工業(yè)4.0至少得做到機臺聯網與數據整合,未來敏華要朝向設備機臺聯網,刀具、治具參數信息整合到MES系統(tǒng),能夠時實把數據傳遞給相關人員,提高生產效率」。

為跟上4.0風口,敏華未來希望透過設備聯網,打造自動化、智能化車間,甚至全公司智能化運營,做到行業(yè)標竿。

更多案例

關注我們

×

數據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進一步了解或咨詢數字化解決方案?
我們隨時在線為您服務,謝謝

在線咨詢

400-626-5858

添加專屬企微客服
獲取行業(yè)最新案例